過去很多人誤以為運動會占掉學生們的讀書時間,會影響閱讀效率,但研究報告指出,運動不但是揮別憂鬱的良方,也能提升閱讀效率、反應與記憶力。
董氏基金會2011年針對台灣五都(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國、高中職學生進行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的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有17.3%的受訪學生總是、經常因情緒不佳而運動;而這群學生有84.2%表示運動過後心情變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運動可幫助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例如血清素、腦內啡、正腎上腺素。不但可讓人的情緒穩定,抒解緊張或憂鬱的情緒,還能提高注意力、記憶力及反應能力。而且,運動是最不受外在條件限制的紓壓方式。在國外除了藥物和心理治療外,運動甚至被列為整合治療計畫中的一項處方。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盧俊宏也表示,現代學生升學壓力大,時間都被挪去補習、讀書,運動量明顯不足,加上生活作息不正成、飲食不健康,所以內分泌容易失調,較容易產生憂鬱、不開心的情緒。如果能增加學生運動的時間,讓正常的活動刺激身體內分泌,相信學生憂鬱、焦慮、壓力等情形會減少很多。
出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出版書籍--《大腦喜歡你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