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紓壓
 
倒垃圾時「走跑」提高心肺耐力,也代謝體內廢物
 

文/王至弘醫師 台大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運動要達到健身的效果,至少要達到最大心跳速率60~70%,也就是運動到稍微會喘氣,通常光走路,沒有辦法到達這種程度,台大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王至弘表示,「走一段路暖身後再跑,跑累了,再放慢速度走一段路,」這種讓心跳和呼吸由「緩和」到「加速」再「緩和」下來的「走跑運動」,能在短時間內,大概十幾分鐘,達到需要的心跳速率,而生活中最好實踐「走跑運動」的機會就是晚上「倒垃圾」時,「走跑運動」十幾分鐘,不僅能清掉有形的垃圾,也能代謝、清除體內的廢物。

  有些人沒辦法跑步,則會建議「快走」或「快走慢走交替」,以達到需要的心跳速率。跑步事實上也是肌肉關節功能的表現,能夠動用到的肌肉群負荷的力量還是比走路好一些,關節的活動範圍也更廣。

  王至弘提醒,走路和跑步震動的頻率是不同的,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同,讓身體承受不同頻率的刺激,能夠促進內臟運動,對健康也有益。同時,為了讓人體體驗不同頻率的震動刺激,如果關節健康的話,也有跳繩運動擁護者,建議每天跳20~30分鐘。

   其實國內外許多名人都會提出各種不同的運動養生方法,而運動不外乎就是肌力訓練、伸展和放鬆,強化呼吸和心臟血管,促進代謝並藉由排汗把身體不必要的廢物排除。



 
 

本文由王至弘醫師口述,蔡睿縈採訪整理
 
 

 

 
 
最新消息About 運動紓壓樂動小將養成計畫動一動有好心情憂鬱情緒篩檢簡單做運動分享特區贊助專區回首頁
   
  Copyright © 董氏基金會 / 心理衛生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BY CSIDEA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