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紓壓
 
競爭能增加運動動機?!
 

文/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與他人競爭,是提升運動動機的關鍵!根據一篇刊載於2017年1月份大家健康雜誌引用一篇發表於《預防醫學報告期刊》的研究指出,競爭是增加運動的最佳動機! 

  該研究方案為建構名為SHARE-UP的網站,提供健身培訓、營養諮詢,及每週運動課程-包含跑步、飛輪、瑜珈及舉重等。以790位賓州大學碩士生為研究對象,執行11週。方案結束後,參與最多課程者獲勝並可贏得獎金。研究者並將受試者分為四組,分別為:支持組、競爭組、支持與競爭合併組,及對照組,每個組別中再將每六人組成一個小團隊,所有組別均可以從網站上的互動式日曆選擇課程,但每組所顯示的網站內容不同:支持組能在線上聊天,鼓勵彼此運動,但看不到其他組的表現;競爭組是以平均課程參與次數給予受試者獎勵,能於排行榜看到其他組別的表現,但無法於線上聊天;支持與競爭合併組同樣以課程出席次數獲取獎勵,且個人能看到其他匿名成員的表現,並於線上給予其他成員鼓勵;對照組則不知道線上聊天及觀看排行榜的機制。

  結果發現,競爭組與合併組的成員較支持組從事更多運動,競爭組和合併組的課程出席率高出另外兩組約百分之90。競爭組的每週平均課程出席次數為35.7,合併組為38.5,對照組為20.3,支持組僅16.8。支持組在運動參與率未有明顯增加,反而降低參與者的運動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徐錦興教授表示,對多數成人而言,追求健康是運動原因之一,但若想建立長期運動習慣,則需要加入更多刺激提升動機,例如競爭則是一種方式。競爭能提升運動動機,原因在於當我們處於適當壓力中,會想辦法有更好的表現。競爭對象可分為與他人或自己,民眾可以透過尋找運動夥伴、參與社團、尋求專業指導,或設定運動目標,強化運動意願。將社交通訊軟體作為運動激勵,恐有失焦的顧慮,因多數民眾使用社交轉體的主要目的並非相互激勵運動,容易成為聊天或交友的平台。

  另外,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避免過度提醒,以免造成另一種壓力,削弱運動意願。建議民眾可以找一個欣賞的人作為楷模,無論是運動明星或常運動的親友都可以,也可以至體育署或民間設置的相關運動平台,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資訊。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認為,新年剛好是下定決心或擬訂新計劃的好開始,從上述研究可以證明,找幾個夥伴相約進行比賽是有積極效應的。每個人可以先評估個人狀態,從設定小目標開始,例如先測量自己平時走十分鐘的步數,預測半小時可能會走幾步,並為自己訂下目標,完成後可以再漸進式提升達標難度。競賽的方式可以與夥伴相約每日走多少步,持續越多天的人為獲勝者。達標或獲勝者可以獲得獎賞,例如給自己一趟輕旅行,將平時的運動訓練作為輕旅行的預備,或送自己一件漂亮的衣裳、一餐豐盛且悠閒的下午茶、換一支新手機等。而競賽的夥伴可以選擇與自己年齡相仿、擅長同類運動且實力相當的朋友,或是與父母競賽,雙方訂定不同達標數,例如父母每日走六千步,孩子每日走一萬步,雖目標步數不同,仍能達到競賽效果。

  目前網路上也有多個運動平台或app,民眾可以在相關平台上與朋友互傳彼此每日的運動量,了解每位參與者的每日運動狀態,也能達到彼此激勵且競爭的效果。


本文源自華文心理健康網:競爭能增加運動動機?!


 



 
 

 
 

 

 
 
最新消息About 運動紓壓樂動小將養成計畫動一動有好心情憂鬱情緒篩檢簡單做運動分享特區贊助專區回首頁
   
  Copyright © 董氏基金會 / 心理衛生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BY CSIDEA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