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紓壓
 
多運動或改變生活型態有助心理健康
 

文/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戴怡君、謝秉廷)

 
 

  參國心理學會最新的資料指出:改變生活型態,如多做運動、接觸大自然或幫助他人等,對一些精神疾病所產生的療效不亞於藥物和心理諮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Roger Walsh博士的研究也證實,許多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和焦慮症可透過生活型態改變使病情改善。研究中提到「治療性的生活型態改變」好處如下:

  1. 運動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憂鬱、可增進孩子的學校表現及成人的認知能力,減少因老化產生的記憶減退問題。
  2. 多吃蔬菜水果和魚類有助於孩子的學校表現,維持成人認知功能,以及減少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3. 多接觸大自然可增進認知功能與整體的幸福感,可治療焦慮、失眠及恐慌症。
  4. 好的人際關係可減低罹病的風險,從感冒到中風,以及多種精神疾病,同時也能有效增強心理健康。
  5. 娛樂和歡笑可減少人際防衛、增進社交技巧。
  6. 冥想有許多好處,它能增進同理心、敏銳度和情緒穩定度,也能減少壓力和過度勞累的情形,同時也能增加認知功能和大腦的容量。
  7. 強調愛和寬恕的宗教、靈性活動可減少焦慮、憂鬱和物質濫用的情形。
  8. 奉獻、服務和利他主義能帶來愉悅和寬容的感受。利他主義有助於身心健康,甚至可延長壽命。

  Walsh博士談到以上「治療性生活型態改變」實施的困難在於患者的「持續性」,以及「消極等待的態度︰期待專家和藥物的協助」。他並提及現代人要面臨的健康大敵是大量的廣告誘惑,一些廣告推銷有害健康的行為和商品,如吸菸、喝酒和速食。研究建議治療師們應多了解「治療性生活型態改變」的好處,並花更多的時間協助病患進行。

(本文摘譯自《Medical News Today》, 21 Feb 2011, 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 Offer Many Mental Health Benefits)

 



 
 

 
 

 

 
 
最新消息About 運動紓壓樂動小將養成計畫動一動有好心情憂鬱情緒篩檢簡單做運動分享特區贊助專區回首頁
   
  Copyright © 董氏基金會 / 心理衛生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 BY CSIDEA
 
close